福建泉州抢救“迁台记忆” 已征集档案2000多件******
中新社泉州1月9日电 (记者 孙虹)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是承载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主要载体,是“两岸一家亲”的有力证明。福建省泉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苏悦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泉州“迁台记忆”档案征集工作初见成效。
2021年5月,泉州在福建率先启动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抢救征集工作。截至目前,泉州已征集各类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资料2000多件,其中包括信件、户籍、凭证、图书资料、纸质照片、录像、口述实录采集等。
苏悦表示,“迁台记忆”档案征集仍存在征集线索少等问题,应加大力度继续推进“迁台记忆”档案征集工作。
作为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,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,地缘相近、血缘相亲,台湾人口中祖籍泉州的约占44.8%。历代迁往台湾落地生根的泉州籍先民,在两岸混居、求学、信仰、工作、通婚等活动中,留下大量真实反映两岸社会变迁、承载民族记忆的最原始而珍贵的档案文献,统称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。
苏悦指出,而今,当地老一辈台胞台属几近古稀,民间对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的保护意识薄弱,档案文献实体散佚损坏严重,口述档案项目较少,泉州民间“迁台记忆”着实面临着消逝风险。
为此,苏悦在正于此间召开的泉州市两会上提出,建议泉州设立“迁台记忆”档案工作专项保障资金,用于实地走访、线索征集、整理修裱、建设“迁台记忆馆”等工作;深入挖掘“迁台记忆”里的两岸故事,扩大宣介辐射面,引导更多人参与保护、收集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。
苏悦还建议,依托高校、科研机构、档案机构的专业力量,通过座谈、研讨等形式,充分挖掘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,活化利用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。(完)
呼和浩特:赏“非遗” 逛书店 探寻年味里的文化气息******
(新春走基层)呼和浩特:赏“非遗” 逛书店 探寻年味里的文化气息
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31日电 题:呼和浩特:赏“非遗” 逛书店 探寻年味里的文化气息
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
1月31日是正月初十,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,一场非遗活动在当地莫尼山非遗小镇启幕。
“正月初十,十全十美,民间传说正月初十是老鼠娶亲的日子,在墙角撒上一些稻米,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。”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贾宏伟是国家级非遗蒙古族皮艺代表性传承人。他告诉记者,兔年春节期间,莫尼山非遗小镇再次成为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当天,众多市民来到莫尼山非遗小镇,参观陶瓷文化馆、非遗博物馆、非遗艺术中心等,享受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文化大餐”。
呼和浩特市民王伟对莫尼山非遗小镇设置的非遗泥塑长廊倍感兴趣,他说:“这些泥塑场景还原了内蒙古地方戏——二人台等民俗事项,让人特别长知识。”
在莫尼山非遗小镇的红色场馆中,前来参观的学生马月月表示,“了解到了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的故事,很有收获。”
图为呼和浩特网红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。 李爱平 摄当天,诸多市民还在这里参观到了诸多不同年代的唐三彩、景德镇名瓷,领略到了大型皮艺作品《黄河向西流》的魅力。
“龙舞迎佳节,‘非遗’闹元宵。”贾宏伟表示,接下来,莫尼山小镇还将陆续上演‘非遗’醒狮采青、川剧变脸、威风锣鼓、社火、河口老龙等‘非遗’活态传承展示展演项目,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‘非遗’中国文化盛宴。
年味里的文化气息,并不止于此。
在呼和浩特知名“网红书店”--青城阅立方书店内,当天前来阅读、购书的市民络绎不绝。
在偌大的书店内,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“充电”,经典名著、当下畅销书以及人文历史书籍,均吸引着市民驻足翻阅。
书店内设有不少桌椅,市民逛累时,可手捧一书尽情阅读。市民王颖说,“大家互不打扰,气氛颇为融洽,这是市民愿意逛书店的原因之一。”
兔年春节期间,当地市民逛书店也成为一件时尚之事。
该书店工作人员表示,众多市民走出家门逛书店,不仅能增加“文化含量”,还是精神上的一次补钙机会。(完)
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